西贝 整改得怎么样了?企业家IP该如何打造?(组图)

“25分钟都上齐,超时菜品半价。”在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记忆中,西贝几乎是国内中式正餐企业中,最早将上菜速度比肩快餐的企业,而上菜沙漏则是这一极致效率的具象化体现。然而就在最近,西贝的上菜沙漏消失了。据西贝一名店长介绍,上周接到集团通知,所有门店都取消了计时沙漏,至于原因则是跟整改有关。

西贝北京五棵松万达店

9月15日,西贝发布致歉信,表示深刻意识到生产工艺与顾客的期望有较大差异,没有满足广大顾客的需求与期待。为了让顾客拥有更好的体验,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,预计将于10月1日前完成整改。

眼看进入倒计时,那么西贝到底改得怎么样了?

10月1日前完成调整

9月25日下午5点,西贝北京五棵松万达店开始上人了。

“在‘风波’发生后,这算是上人很早的一天了。”店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,这家门店最近客流下滑了50%。

9月15日,西贝发布致歉信并公布整改措施:

1、西贝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调的菜品,调整为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;

2、儿童餐吃光光牛肉焖饭牛肉酱,调整为门店现炒;

3、儿童餐牛肉饼,调整为门店现做牛肉饼;

4、儿童餐鳕鱼条,调整为门店原切大黄鱼现炸现烤;

5、烤羊肉串,调整为在门店现切、现串、现烤;

6、猪排烩酸菜中猪排半成品,调整为生排骨,在门店现炒;

7、酥皮肉夹馍卤肉,调整为生肉在门店现卤;

8、手撕椒麻鸡,调整为生鸡在门店现煮;

9、燕麦小米粥中的金瓜泥,调整为门店现熬小米粥,加入新鲜金瓜片熬制。

截至9月25日,这家店完成了其中3项整改,分别涉及大豆油、燕麦小米粥、羊肉串,另外6项将于27日完成,目前相应的食材调整和员工培训都已经完成了。

此时距离宣布整改已经过去10天,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?文志宏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,客观地说,这确实不是个小工程,尤其对于一家拥有300多家门店,1万多名员工的连锁企业。“首先是对后厨的挑战,将此前部分央厨预制环节调整至门店现制,这势必会增加门店后厨的工作量,操作流程需要重塑,门店员工需要重新培训。”

以羊肉串为例,西贝五棵松万达店的厨师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调整前,羊肉串是以串好的状态冷冻到店,调整后改为在门店现切、现串、现烤。

羊肉串是整改的重要内容

“按照每天卖300串计算,如果一个小时串80串的话,再加上切和腌这两个环节,至少需要6个小时,几乎等于多出一个人的工作量。如果全部调改落地后,后厨估计会多出1-2个人的工作量。”

厨师长表示,这家店共有41名全职员工,其中22名在厨房。因为最近客流下滑,还能忙得过来,所以门店并没有加人。

其次是供应链的调整。“由于食材配送需求发生变化,中央厨房与前端门店的职能分工也需要调整”,文志宏补充道,“所以整改绝对是一件大工程。”

不过文志宏也提醒道,将部分预制环节改为门店现制后,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也随之从集中式变为分散式,可能会增加这方面的管控难度,西贝尤其要注意这一点。

西贝需要重新定位

一位接近西贝的行业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这次整改只是开始,接下来还会有更多菜品进行调整,包括儿童餐。不过即便整改完成,也不意味着西贝就能走出危机。

复盘这次风波,从根本上看,不透明才是引发此次舆情的关键。由于信息不对等,消费者不知道这道菜到底预制没预制,如果有的话又预制到什么程度。其实公众并不是完全拒绝预制菜,只是希望企业明明白白地说出来,把选择权还给顾客。

客观说,中国餐饮业发展到今天,中央厨房和预制工艺已经难以避免,但企业也应该与时俱进,调整自己和消费者的沟通方式。

前述接近西贝的行业人士表示,西贝目前已经完成所有菜品制作流程的说明,正在制定符合公众期待的食材透明公开方案。

9月24日,西贝向到店的消费者发放100元代金券,五棵松万达店的店长表示,25日客流有明显回升,中午堂食大约增加了50%。

文志宏表示,代金券在短期内确实能拉动客流,但长期看还在于西贝需要重新定位,到底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,要服务什么样的客人,做什么样的生意,这是能否化危为机的关键。

根据大众点评App,西贝的客单价在80—100元,这可能是整个餐饮业竞争最激烈的价格带。不同于快餐和高端餐饮,它们往往有一个足够长的长板就足够了,而手握百元预算的消费者,要求则要复杂得多。因此企业需要基于自身定位,找到最巧妙的平衡点。

过去西贝更看重效率和品控,但忽略了消费者对新鲜和现制的在乎。从调整菜品制作方式以及拿掉上菜沙漏这一点上看,西贝似乎正在重新定位自己。


贾国龙多个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已清空,企业家IP该如何打造?

西贝近期多篇“温情公关文”遭到网友质疑后,创始人贾国龙又清空多个社交媒体账号。9月28日,澎湃新闻记者搜索发现,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的小红书账号、微信视频号内容被清空;微博账号中最新动态发布时间为2024年;抖音目前仅保留了一条2024年9月30日发布的视频作品,内容为“大熊专访贾国龙”,谈及西贝餐饮成长史,称西贝是西北菜领域佼佼者、年营收达62亿等。

2025年9月21日,北京某西贝餐饮门店,食客稀少。视觉中国 图

贾国龙此举被网友解读为与争议事件切割。

在预制菜风波后,近日,西贝多篇“温情公关文”再次引发热议。9月23日,西贝公众号发布文章《7岁的毛毛: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》,因情节煽情,该文章被不少网友质疑“煽情炒作”,随后又删除了该篇文章。

当时,客服人员回应称,发布文章的公众号是企业的内部服务号,主要是给企业内部的伙伴阅读。此后又称“为避免顾客和员工遭受网暴”而进行了删除。

在与罗永浩最初的预制菜之争中,贾国龙坚称“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”,并宣布西贝全国370家店全部开放。但在开放后厨探访2天后,贾国龙便以“兼顾服务效率和顾客体验”为由喊停。当时,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,称西贝厨房探访是大型翻车现场,让顾客看到不少原料与菜品为预制的包装冻品,与大众认知中的菜品新鲜有一定差异。

9月中旬,一位餐饮公司老板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,近期他所在的多个汇聚全国顶尖餐饮品牌创始人的群里,几乎都清一色地支持西贝创始人贾国龙,这一现象背后,是餐饮从业者对预制工业化的普遍认同。另一位餐饮人士表示,现阶段争论预制菜的定义并无实际意义,贾国龙引发争议的核心问题,在于菜品售价偏高却态度强硬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在大型餐饮集团中,老板容易被内部“神化”,这种现象在行业内并非个例。

在预制菜风波后,多位西贝门店的员工称受到了不小影响。有店长告诉澎湃新闻,舆论风波确实影响了生意,风波后的首个周末,客流下降约三成到四成。也有店员表示,网络舆论对生意多多少少有影响。除了客流承压外,也有门店称员工受到舆论风波的影响,情绪低落。

西贝在9月15日下午发布致歉信,称深刻意识到西贝的生产工艺与顾客的期望有较大差异,没有满足广大顾客的需求与期待。西贝始终坚守严格的食品安全底线,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。西贝全体伙伴已积极行动起来,就顾客关心的问题进行逐一改善,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。

致歉信还指出,2025年10月1日前,西贝全国门店会陆续完成以下调整:西贝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调的菜品,调整为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;儿童餐吃光光牛肉焖饭牛肉酱,调整为门店现炒;儿童餐牛肉饼,调整为门店现做牛肉饼;儿童餐鳕鱼条,调整为门店原切大黄鱼,现炸现烤;烤羊肉串,调整为在门店现切、现串、现烤;猪排烩酸菜中猪排半成品,调整为生排骨,在门店现炒;酥皮肉夹馍卤肉,调整为生肉在门店现卤;手撕椒麻鸡,调整为生鸡在门店现煮;燕麦小米粥中的金瓜泥,调整为门店现熬小米粥,加入新鲜金瓜片熬制。

对于此次贾国龙的清空个人账号举措,有分析指出,这意味着贾国龙此前通过个人IP绑定品牌的策略失败。未来,贾国龙能否带领西贝从“危机公关”转向“实质性变革”,将是品牌能否重生的关键。

CTR央视市场研究总经理虞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创始人IP应该围绕产品价值和用户痛点展开,通过内容输出强化用户对品牌的信任,而避免输出过多个人的情绪。西贝品牌重塑的关键还是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真诚地对待消费者,用过硬的服务和产品体验证明品牌价值,通过公开透明的沟通,重新建立消费者的信任。

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,创始人IP形象打造是近年企业常见做法,实则为“双刃剑”,用得好可助品牌传播,用得差或创始人行为失当则易伤企业,此次西贝事件便是典型反面案例。该事件发酵约20天,多次公关“翻车”,既冲击西贝品牌形象,也显著影响其经营。

“西贝的核心关键在于真正理解并尊重消费者,以及对消费相关事项的认知、知情权,以及食品健康安全需求,而非仅凭企业自身想法行事。”谈及西贝品牌“重生”关键,文志宏提出三点:其一,企业决策团队需理性系统复盘事件,找准核心症结,此前“翻车”源于对事件判断不准、未触及本质;其二,重新厘清品牌核心价值与发展方向,明确预制菜是否必要,并非因舆论就全盘转向现炒,消费者核心诉求是“知情权”,而非禁止预制菜;其三,在厘清前两点基础上,向公众诚恳道歉,清晰说明未来方向(如预制菜是否使用、如何公示),避免重蹈此前道歉不真诚引发吐槽的覆辙,也便于消费者后续监督。

推荐阅读